集美大学365bet指定开户网址
学科简介及学科方向
学科简介及学科方向
福建省船舶与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
科研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学科建设    学科简介及学科方向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简介


集美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于2013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获批成为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现设有四个学科方向:先进轮机工程技术、船艇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技术与海洋能源开发、船舶电力推进与海洋信息化、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与修造。现建有“福建省船舶与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福建省船舶工程技术开发基地”、“福建游艇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等重要学科平台。

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学科团队。团队成员共48人,其中教授17人,博导5人,博士32人,4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56%;聘请“蛟龙号”副总设计师崔维成教授、国家海洋工程类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余建星教授担任本学科的兼职博导,同时聘请“闽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为学科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学科立足海西,面向东南沿海,结合行业发展需要,建设成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行业、海上交通运输领域所需的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致力于行业领域内共性关键技术难题和科学问题的研究和解决,着重开展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坚持特色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方向

学科带头人:于洪亮教授

 

学科方向之一:

先进轮机工程技术

学术带头人: 陈 武 教授

研究方向

1.船舶空调及冷藏技术。将陆用空调及制冷领域的先进节能技术如变风量技术、转轮除湿空调技术等应用到船舶上,并致力于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船用冷藏集装箱制冷机组,以及开展可回收利用船舶余热的吸附式制冷、喷射式制冷系统的研究、开展改进舱室空调空气品质(IAQ)的相关研究。  

2.船舶柴油机性能优化和排放控制。开展以环保节能为目的的船舶电控柴油机工作过程、系统优化匹配的实验和仿真研究,揭示电控柴油机燃油喷射规律、电控参数对整机性能及其排放的影响规律,优化系统的电控参数和控制策略;开展船舶柴油机新型排放控制技术及相关机理的研究。  

3.船舶动力装置振动噪声控制。以船舶动力装置低振动噪声匹配和运行为目标,开展原动机、负载和轴系振动噪声特性分析及低噪声匹配规律研究,为复杂工况下的动力装置振动噪声提供分析方法和控制技术,为满足IMO的振动噪声要求提供基础方法和策略。

学科方向之二:

船艇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技术与海洋能源开发

学术带头人: 郑青榕 教授

研究方向

1.燃料电池及储氢技术。开展适应于船艇动力推进系统工况特点的氢燃料电池电力推进系统,基于物理与化学吸附中间态的技术路线,研制石墨烯、碳基材料、催化金属和储氢合金复合储氢材料;开展液化天然气(LNG)、吸附式天然气(ANG)在船艇上的应用研究。  

2.船舶废热回收利用技术。开展船舶废热驱动的船舶舱底含油污水的吸附除油技术,利用船舶废热的真空制淡/制冷/制冰系统的机理及热动力学研究;开展基于有机朗肯循环(ORC)的废热发电技术在船舶上的应用研究、与船舶余热特点相适配的高效海水淡化理论与技术研究。  

3.海洋能源开发。开展海上风能、波浪能发电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及相关装备的开发,研制高效合理的基于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海上风电运行现场监测和检修系统及设备;开展太阳能、波浪能、海洋温差能在船艇上的应用研究。

学科方向之三:

船舶电力推进与海洋信息化

学术带头人:徐轶群教授

研究方向:

1.船舶综合电力推进系统。以电力电子技术、交流传动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为手段,优化电力推进控制策略,开发电力推进控制系统,研究综合电力推进系统中电网波形畸变以及抑制等问题;开展船舶多能源电力系统的逆变技术、微网能量优化管理的研究。

2.船舶及海工平台智能控制。构建先进的船舶/海工平台/港口自动化系统,以实现船舶和海工平台管控一体化、无人自动化码头;开展船舶航行智能控制的信息综合处理、智能避碰决策与自动控制等核心技术的研究。

3.海洋信息化及应用工程。构建基于卫星通信的海天地一体化信息与控制系统,建立基于海洋大数据和挖掘应用的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包括船舶及海洋结构物安全和排放管理、能耗评估和碳排放交易、海洋环境监测和保护等海洋智慧化系统的关键性技术研究。

学科方向之四: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与修造

学术带头人:林少芬教授

研究方向:

1.数值水池及海洋结构物水动力性能。海洋结构物复杂形状外型建模技术、大规模高精度全三维流场数值计算模型及方法研究;风浪流与海洋结构物的相互作用机理、动力响应、流固耦合问题及相应数值模拟技术研究。

2.海洋装备与船艇制造关键技术。海洋风电设备承载力、稳定性及基于风险评估技术的结构分析方法研究;海工平台关键结构如桩腿、钻井架悬臂梁的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新型复合材料在游艇邮轮结构设计的应用及相应制造工艺方法研究;船舶与海洋装备如深潜器在特定工况条件下疲劳特性的研究。

3.先进再制造技术。船舶与海洋装备结构物的动力装备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研究;基于磨损失效与可靠性理论的船舶在役设备的可靠性评估及损毁设备的失效分析;等离子体辅助球磨特种纳米材料以及表面冷喷涂技术在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大型贵重零部件再制造中的应用研究。

 



版权所有  集美大学365bet指定开户网址   邮编:361021  
地址:中国福建厦门集美石鼓路176号
联系电话:0592-6181705    传真:0592-6181554